美里吴氏宗亲会,PERSATUAN KLAN WU MIRI,WU CLAN ASSOCIATION MIRI

吴姓源:
Wu Origin

我们的位置:
OUR LOCATION



據《中華姓氏通書》記載,吳氏出自姬姓,乃黃帝之後。黃帝生於壽丘,長於姬水故以姬爲姓。黃帝傳至第十七世孫名古公亶父,是處在商朝武乙時期的公元前十一世紀,西北戎狄游牧民族逐漸強大起來,古公亶父部落經常遭受戎狄的騷擾、威脅和侵犯。因此他決定進行一次大遷徙,古公率領族人渡過煙波浩渺的漆河和沮河,翻越巍峨的梁山,南遷往岐山的周原地區(今陝西岐山縣)

古公亶父定居岐山後,改變草原的遊牧民族風俗,營造城廓和村邑,同時在氏族組織的基礎上開始建立國家各種管理機構。因治理得當,生産發展,部落逐漸強大,得到商王朝的認可。《竹書紀年》記載,武乙(商王朝)六年,邠遷岐周,命古公亶父,賜以岐邑。因爲地處周原,故姬族從此稱周人,建立的國家稱周王國,古公亶父稱周太王。

古公亶父生子有三,長子太伯(亦作泰伯)、次子仲雍、三子季歷。季歷生子名姬昌,天生聰明能幹,頗有偉人氣質、王者風度。古公亶父對姬昌特別寵愛,另眼相看,曾傳言: 我世當有興者,其在昌乎!”严意思是若要周族興旺發展,必須姬昌來繼承管理。但按當時氏族的傳統,傳位須傳給太伯,姬昌的父親季歷排行第三,不可能傳至季歷,姬昌也沒有繼承周家天下的機會。古公亶父不願違背氏族的規矩,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傳位,十分苦惱,終日雙眉緊鎖,郁郁寡歡。雖然太伯願意讓位給季歷,但古公亶父又感覺對不起太伯,痛苦難以自拔,逐漸憂思成疾。太伯見狀,托辭爲父親尋藥醫病,帶二弟仲雍往陝西吳山(又名吳嶽或北吳)一去不回。

不久,古公亶父病逝,爲了氏族的傳統,臨終留下遺曯,日後太伯回來時,要季歷把王位讓給太伯。太伯、仲雍聞父死訊,回來奔喪,極盡孝義之道,待父親安葬後,季歷遵照父親遺命,要將王位讓給太伯,太伯堅持不受。季歷又再次要太伯接位,太伯見避讓不成,只好帶著二弟仲雍再次出逃。爲表示決無反顧之心,太伯、仲雍帶著小部份族人從陝西西部出發,一路跋山涉水、披荊斬棘、輾轉遷徙,最後到達長江入海處的江蘇無錫地帶。太伯出逃時曾傳話說:“我已到勾吳,改從吳人斷髮紋身,已成刑余之人,再無資格回周當宗廟社稷之主了。”到東周列國之時,被尊爲中華民族之聖人的孔子讀到這段歷史時,拍案驚呼“泰伯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,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! ”在孔子看來,太伯的品德已到了極高境界,人世間再也找不出什麽詞語來形容他的美德了。

這就是吳氏“三讓帝王”典故的由來。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將吳姓列爲“吳太伯世家第一”。

太伯的高風亮節感動了荊蠻,“荊蠻義之,從而歸之者千餘家”。於是,太伯在中國東南長江三角洲地區重建國家,國號依舊稱“勾吳”,並在江蘇無錫市東南梅里(現名梅村鄉)營建早期城市作爲都城。

太伯奔吳,給落後的江蘇地區帶來了北方文明的“種子”,在新的生存環境中,將中原先進的文化生産技術傳授給勾吳人民,他們不畏艱辛,勇於開拓,和當地人民同艱苦、共命運。數十年之後,生産發展,人民殷富,在江蘇地區牢固地紮穩腳根,爲後世強大的吳國打下基礎。

相傳太伯去世後,吳人無不悲慟、哭聲震天,百姓爭相向他的遺體敬獻鮮花。太伯生前傳授吳人種麻,於是大家採一束繫於腰間,以表達人們對太伯的敬仰和哀悼。這一風俗歷經數千年,在民間至今流傳,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爲去世的長輩披麻戴孝的喪葬禮俗。

吳人爲了紀念這位偉大開拓者的不朽功勳,將他在梅里的居所改爲祠廟,這就是今天的“泰伯廟”。老百姓也把它稱“讓王廟”。大殿前有明代修建的石牌坊,上書“至德名邦”四個大字,醒人耳目。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曾和泰伯廟詩句頌之:“故國城荒德未荒,年年椒尊溫中堂。邇來父子爭天下,不信人間有讓王。”後代詩人墨客,多有頌泰伯廟的詩文遺墨。

仲雍和太伯一起奔赴江蘇,太伯去世後,因其無嗣,仲雍接任勾吳國君,繼承哥哥開拓的事業。仲雍去世後,葬在江蘇常熟縣西北的虞山上,至今吳仲雍的墓廬仍在。墓前有三道石牌坊,第一道牌坊是清朝乾隆年間立的,上書“敕封先賢仲雍墓門”;第二道石牌坊正面是江南督學使曹秀先題的“南國恭友”;第三道石牌坊正面是“先賢虞仲墓”五字,兩側石柱中刻一楹聯,共文是

一時遜國難爲弟

千載名山還屬虞

仲雍同樣爲常熟

一帶人民所敬仰

太伯和仲雍逃離岐山後,三弟季歷接任王位,季歷亡,傳位姬昌,經姬昌幾十年經營奮發後,周族非常強大,爲兒子姬發滅商打下堅實基礎。在姬昌亡故幾年後,姬發聯合諸侯推翻了商王朝,建立周朝,追封父親姬昌爲周文王,自立爲周武王。武王滅商之時,太伯、仲雍開拓的吳邦已歷四代。仲雍生季簡,季簡生叔達,叔達生周章和仲,武王尋找到仲雍的傳人時,周章已經繼承父位,成爲荊蠻勾吳的首領,武王正式封周章爲勾吳國君;又將周章之弟仲封於周原之北夏墟。仲以國得姓,是爲虞仲。

周章受周武王正式封賜爲勾吳國君後,追認太伯爲吳國(吳姓)第一代始祖。

周章後嗣綿綿不絕,歷經400餘年,至仲雍的第十八世孫壽夢,吳國已成爲擁有江蘇、浙江、安徽等地部份地區的泱泱大國,兵強國富,自稱爲王。

吳王壽夢生四子,長諸樊,次餘祭,三餘昧,四季札。季札賢且心地善良,仁義禮信,四德俱全,從小深受父親寵愛,也爲兄弟們愛戴。吳王壽夢在位時,也像先祖周太王一樣,有讓季札繼王位的心意,臨終時以未立季札爲嗣而深感遺憾。公元前561年,壽夢去世,諸樊以長子身份臨時攝政,喪事完畢,便和衆弟商量,決定廢長立少,將王位讓給季札,並受到吳國王室的一致擁護。不料季札卻像當年太伯一樣出逃鄉下。諸樊不得已繼位爲吳王。他與衆弟商議,決定王位的繼承法以兄終及弟,最後一定要傳給季札,實現父王壽夢的遺願,所以吳王諸樊即位後,行事舉止驕姿輕慢,不畏鬼神,但求速死。公元前548年在攻打楚國的盟國巢國時,諸樊親自上陣,輕死冒進,終於甲箭重傷。臨終時仰天長笑,十分欣慰,並遺命弟弟餘祭:“必以國及季札”。

餘祭繼位吳王後,也只抱著一個心願,盡快傳位給季札,因此他在位17年,金戈鐵馬,耀武逞威,南攻越國,西侵強楚,接納齊國流亡者慶封,並將公主下嫁給他,以此結仇強齊。餘祭攻打越國時,俘獲一批越人,餘祭對他們施以閹刑,然後派他們守護船隊,公元前531年,餘祭在視察船隊時,被看守船隊的越國受刑者刺殺身亡。

按照原定計劃,由三弟餘昧承接王位,餘昧也像兩個哥哥一樣,依然自暴自棄,輕生樂死,只在位四年便溘然長逝,臨終時叫來季札,遺命傳位於他。要了卻父親和兩個哥哥的心願。季札聞命,痛哭流涕,感動之餘,更覺愧不敢受此厚愛,在餘昧去世後,再一次違命不從,逃到鄉下躲避,有意將王位傳給侄兒,以報答兄長一片愛心。這樣,吳人找不到季札,不得已立餘昧的兒子吳僚承嗣吳國王位。

以後因而衍生了“專諸刺王僚”、“要離刺慶忌”、“闔闾爭霸”、“夫差亡吳”等等很多曲折故事。

再說季札回避王位,逃到延陵鄉下,耕田種地當農夫,長兄諸樊在位時就已經將延陵一帶的地盤封賜給他當采邑,故時人稱他延陵季子

據正史記載,季札賢名遠播列國,生五子,除長子早逝,其餘四子個個有德操,多才華,人丁繁衍發達,宗族日益昌盛,分衍的後嗣遍佈大江南北,大部份都以吳季札爲始祖神,亦以季札受封地延陵稱爲派系。在衆多的吳姓傳衍中,還分衍出濮陽、陳留、吳興、汝南、長沙、武昌等望族及派系。

——(摘自至德永輝特刊

 

返回顶部

 

美里吴氏宗亲会

PERSATUAN KLAN WU MIRI
WU CLAN ASSOCIATION MIRI

Address 地址:

No. 1416, 2nd Floor, Jalan Metro,
Krokop Lorong 5, 98000 Miri, Sarawak, Malaysia.

Contact Person 联络人
主席吴亚辐(电话: +6 012-8771211)

Email Address 电邮:
[email protected]

GPS Coordinate地标:

Location Map 地图位置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QRCode

美里吴氏宗亲会 PERSATUAN KLAN WU MIRI WU CLAN ASSOCIATION MIRI
Address: No. 1416, 2nd Floor, Jalan Metro, Krokop Lorong 5, 98000 Miri, Sarawak, Malaysia.
©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Web design bywww.gbs2u.com
Visitor No:
Hit Web Stats
Fast Counters